第1215章 得电池者得天下-《狩猎好莱坞》
第(3/3)页
“你的看法没错,亨利,但是,就说通信,一个世纪以前,远程通信依靠电报,然后,进入20世纪,电话开始普及,再然后,最近十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开始崛起,这足以说明问题。汽车属于刚需,但在我看来,传统的内燃机车已经是到了需要进行变革替代的时机了。”
亨利·保尔森这次思索了片刻,还是只能摇头:“西蒙,我可没看到汽车产业出现变革的契机,你不会是说电动汽车之类吧?”
“为什么不能呢?”
“电动汽车的问题要比内燃机车麻烦很多,只是电池这部分……”亨利·保尔森说到这里,突然打量一眼面前的年轻人:“如果我没有记错,前两年,你好像拿下了ibm的电池部门,recttery,对吗?”
“没错,”西蒙笑着承认,还赞道:“亨利,不得不说,你的记忆力很好。”
亨利·保尔森稍稍露出些苦笑,又道:“其实我恰好还知道,西蒙,你在中国的团队,近期也投资了一家蓄电池生产商,名叫比亚迪。”
西蒙再次点头,见纽约银行的托马斯·伦伊和乔治·索罗斯一起向这边走来,最后朝亨利·保尔森举了举杯:“亨利,如果你也看好的话,高盛接下来可以一起玩。”
亨利·保尔森看着转身迎向索罗斯两个的年轻人背影,突然生出了一股莫名的战栗。
因为他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某些想法。
汽车是刚需,亨利·保尔森非常自信自己的判断,虽说已经持续了一百年,但,哪怕再过一百年,他也不觉得人类可以摆脱这一交通工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内燃机车不能被淘汰。
再想想这年轻人做过的事情。
短短十年不到时间,维斯特洛体系可谓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西蒙,也正是凭借单独切下了互联网产业的一大块利益,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位万亿美元超级富豪。
这一点不难看出,创造一个产业,远比去争抢已经发展完善的成熟产业,涉及利益要多得多。
而作为一个人类未来一百年还可能是刚需的汽车产业,如果维斯特洛体系再以一己之力,实现电动汽车对内燃机车的替代式变革,这几乎和创造一项产业没有太大区别,而汽车产业所涉及到的利益规模,至少在此时的亨利·保尔森看来,要远远超过互联网产业。
如果完成这项创举,并且再次吃下其中的大部分利益,或许,这个世界上诞生第一个十万亿美元级别的超级富豪,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的野心,怎么能不让人震撼?!
再次看了眼开始与索罗斯两人谈笑风生的某个年轻人,亨利·保尔森一时忘记了对韩国的关注,下意识开始梳理维斯特洛体系涉及到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一些可能布局。
西蒙近期在华盛顿游说的三个目标,亨利·保尔森也一清二楚,其中突破能源限制的可控核聚变,稍微想想,可不就是为电动汽车而准备?
只要可控核聚变实现,电力能源的成本将远远低于当下汽车产业使用的主流化石能源,这就直接让电动汽车拥有了大幅推广的基础。
不过,亨利·保尔森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短期突破并没有那么乐观,就说近期他同样听闻的维斯特洛家族打算资助的iter项目,只是一个超大型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就需要建造十年时间,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成熟运用,哪怕一切顺利,至少也是三十年之后的事情。
想到这里,亨利·保尔森又难免自我怀疑,难道是自己太悲观了?
无论如何,既然西蒙·维斯特洛打算这么做,再加上互联网产业的成功先例在前,高盛完全没理由不跟随押注。
亨利·保尔森又很快抓住了一个关键。
电池。
没错!
对于内燃机车而言,石油是关键。而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力却不是关键,因为来源有太多种,发动机也不是关键,百年技术积累,这一点不是问题。因此,用于存储大量电力的可冲放电池才是关键。
完全可以想象,全球当下数以十亿计的内燃机车保有量,如果全部更换成电动汽车,对于电池的需求将是何等庞大。
因此,亨利·保尔森隐隐产生了一种感觉,将来的电动汽车产业,得电池者,得天下!
第(3/3)页